当前位置: 矿产地质

中国煤层气勘探开发技术与产业化

作者: 中国煤炭学会煤层气专业委员会,中国石油学会石油地质专业委员会...

出版社:地质出版社

分类:煤层气地质学

关键词:煤层,地下气化煤气,地质勘探,中国,学术会议,文集,资源开发

开本:787×1092 1/16开页数:410

ISBN:9787116105515_11出版日期:2017-09

浏览量:

定价:68.00元优惠价:20.4元




温馨提示:电子书不支持退换货,购买后仅支持在线阅读!
  • 内容简介
  • 累计评论
  • 成交记录

中国煤层气资源丰富,根据最新的煤层气资源调查结果,埋深2000m以浅的煤层气资源量达36.81×1012m3。作为煤炭资源和能源消费大国,中国高度重视煤层气(煤矿瓦斯)开发利用,但由于中国成煤时代的多期性和构造运动的多幕性,导致煤层气勘探开发技术在不同地质和储层条件下不可完全复制。历经20余年的不断探索,中国煤层气产业已初步进入规模生产阶段。据统计,2016年全国煤层气产量为173×108m3,其中地面煤层气产量45×108m3,煤矿井下抽采量128×108m3,已基本形成了沁水盆地和鄂尔多斯盆地两个煤层气产业基地,并在西南、西北和东北地区取得了勘探突破,但技术进步和创新仍然是制约我国煤层气产业大规模开发的主要因素。由中国煤炭学会煤层气专业委员会、中国石油学会石油地质专业委员会、煤层气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联合主办的“2017年度煤层气学术研讨会”,围绕“煤层气勘探开发技术与产业化”会议主题,共征集到学术论文55篇,其中10篇推荐到中文核心期刊《煤炭科学技术》分期出版,本论文集收集其余45篇,内容主要涵盖煤层气地质评价与储层工程、煤层气勘探开发技术等两大方面,对近年来煤层气勘探开发实践、煤层气勘探开发理论和技术进步、煤层气产业发展进行了有益探讨,可供从事煤层气勘探开发技术研究与工程实践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参考。

目录
地质部分
准南阜康矿区中低煤阶煤层气赋存条件
1 基础地质条件
1.1 构造条件
1.2 区域地层
1.3 水文地质条件
2 煤储层物性特性
2.1 煤岩煤质特征
2.2 孔裂隙特征
2.3 储层压力条件
3 煤层含气性特征
3.1 煤层实测含气量
3.2 煤岩吸附能力
4 煤层气保存条件
4.1 顶底板封盖性
4.2 水动力封闭
5 针对急倾斜煤层的煤层气勘探思路
6 结论
参考文献
沁水盆地SZN区块煤储层精细评价与地质单元划分研究 
1 研究区概况
2 煤层气地质条件
2.1 煤层厚度
2.2 煤层结构
2.3 煤体结构
2.4 灰分
2.5 含气量
2.6 临储比
2.7 渗透率
3 有利储层分布区预测
3.1 评价方法及参数
3.2 评价结果及验证分析
4 地质单元划分与应用
4.1 地质单元划分
4.2 地质单元应用
5 结论
参考文献
准噶尔盆地南安集海—昌吉区块煤层气勘探潜力分析
1 煤层地质特征
1.1 煤层分布
1.2 煤岩煤质特征
1.3 煤层储集性及含气性特征
2 煤层气成藏条件分析
3 煤层气资源潜力分析
4 结论
参考文献及资料
游离态煤层气含量计算方法研究
1 存在问题
2 煤层气游离态含量的计算方法研究
2.1 差值法计算游离态煤层气含量
2.2 孔隙度法计算游离态煤层气含量
2.3 阵列声波法计算游离游离态煤层气含量
3 研究区块的游离气计算检验
4 结论
参考文献
温度对超临界状态下煤岩吸附/解吸CO2的影响
1 实验样品及方法
1.1 实验样品
1.2 实验仪器
1.3 实验步骤
2 实验结果
2.1 超临界CO2的Gibbs吸附/解吸量特征
2.2 超临界CO2的绝对吸附/解吸量特征
2.3 误差分析
3 温度对超临界状态CO2吸附的影响
4 结论
参考文献
沁水盆地中东部煤系非常规天然气共生组合特征
1 煤系气成藏特征
1.1 煤系烃源岩特征
1.2 煤系储层特征
1.3 煤系天然气成藏演化特征
1.4 共生组合样式
2 煤系气共生组合评价
2.1 含气单元识别
2.2 煤系有利层段评价
3 结论
参考文献
深部煤储层游离态CO2存储容量的地质模型
1 地质概况与计算参数选取
1.1 地质概况
1.2 关键参数选取
2 深部煤储层游离态CO2存储容量计算
2.1 游离态CO2理论存储容量
2.2 游离态CO2有效存储容量
3 结论
参考文献
大方地区羊场区块煤层气地质特征及储量估算
1 煤层气地质特征
1.1 构造特征
1.2 地层及含煤层特征
1.3 煤质
2 储层特征
2.1 主力煤层含气量
2.2 煤层气吸附特征
2.3 煤层渗透性与储层压力
3 储量估算
3.1 体积参数确定
3.2 煤层气储量评价
4 结论
参考文献
川南煤田煤层气有利区预测与应用
1 地质特征与评价指标选择
1.1 地质特征
1.2 评价参数选择
2 有利区评价方法
2.1 首要参数一票否决
2.2 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体系
2.2.1 评价模型建立
2.2.2 权重系数的确定
2.2.3 隶属度函数的确定
2.2.4 有利区等级的确定
2.3 多层空间叠加
3 实例应用与效果探讨
3.1 大村区块实例
3.2 评价效果探讨
4 主要结论与探讨
参考文献
神府区块煤储层孔隙特征及定量评价研究
1 样品采集与实验方法
2 煤储层孔隙系统定量表征
2.1 基于低温液氮吸附的孔隙特征分析
2.2 基于CT扫描的孔隙特征分析
2.3 基于核磁共振的孔隙特征分析
3 基于AHP模型的煤储层孔隙系统定量评价
3.1 构建AHP储层孔隙系统评价模型
3.2 评价结果及分析
4 结论
参考文献
织金西部矿山煤层气地质评价参数的研究与应用
1 区域地质背景
2 关键地质参数
2.1 煤厚与间距
2.2 煤岩学特征
2.3 含气性特征
2.4 媒体结构
2.5 水动力特征
3 应用实例分析
4 结论
参考文献
松藻矿区煤层气赋存特征及控气因素 
1 煤层气赋存地质背景
2 煤储层基本特征
2.1 含煤地层
2.2 宏观煤岩类型
2.3 显微煤岩类型
2.4 工业组分特征
2.5 煤岩变质阶段
3 煤储层物性特征
3.1 压汞分析
3.2 孔渗特征分析
4 含气性及控气因素
4.1 含气性
4.2 控气因素
5 结论
参考文献
基于动静态数据相结合的煤层气有利储层预测研究——以沁水盆地柿庄南区块为例
1 研究区概况
2 煤层气地质条件
2.1 煤地质特征
2.2 吸附特征
2.3 物性特征
3 有利储层分布区预测
3.1 评价方法及参数
3.2 评价结果及验证分析
4 结论
参考文献
准噶尔盆地南缘西山窑组与八道湾组煤层气成藏富集条件对比研究
1 区域地质概况
2 煤层气成藏条件对比
2.1 煤层气生气条件
2.2 煤储层条件
2.3 盖层条件
2.4 水文地质条件
3 煤层气成藏模式
4 结论
参考文献
中国含煤盆地煤岩力学性质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1 资料整理和分析方法
2 煤岩力学性质特征
2.1 煤岩力学参数分布特征
2.2 煤岩力学参数之间相关关系分析
3 煤岩力学性质主控因素分析
3.1 煤岩力学性质与煤阶关系
3.2 煤岩力学性质与煤岩物质组成关系
3.3 煤岩力学性质与流体介质关系
4 结论
参考文献
毕节市岔河区块煤储层特征分析及有利区评价
1 地质背景
1.1 构造特征
1.2 地层发育特征
1.3 煤层发育特征
2 研究区6#煤储层特征
2.1 物理性质
2.2 煤岩特征
2.2.1 宏观煤岩特征
2.2.2 显微煤岩特征
2.3 化学性质
3 研究区6#煤储层含气性分析
3.1 煤层气成分
3.2 含气量特征
4 研究区有利区评价
5 资源量估算
6 结论
参考文献
构造斜坡部位煤层气直井储层空间形态研究
1 地质背景
2 研究方法
2.1 坡度划分
2.2 布井方案
3 数值模拟
3.1 试验模拟
3.2 验证模拟
4 结论
5 致谢
参考文献
织纳煤田比德区块煤储层含气量特征及主控因素分析
0 引言
1 地质背景
2 主要煤层含气量分布特征
3 含气量主控因素分析
3.1 地质构造
3.2 煤层埋深
3.3 煤厚
3.4 煤质
3.5 水文地质条件
4 结论
参考文献
基于X-rayCT扫描的高阶煤孔隙发育特征
1 引言
2 研究区概况
2.1 构造特征
2.2 区域地质特征
2.3 地层特征
3 煤样及方法
3.1 煤样
3.2 实验原理及参数设置
3.3 图像分割方法
3.4 代表性体积单元
4 结果及讨论
4.1 孔隙含量特征
4.2 孔隙形态特征
4.3 孔隙三维结构特征
4.4 孔径分布特征
5 结论
参考文献
淮南潘集煤矿外围(深部)影响煤层气赋存的地质因素分析
1 概况
1.1 地理位置
1.2 地质概况
1.3 煤层气分布特征
2 影响煤层气赋存的地质因素
2.1 地质构造
2.1.1 断层
2.1.2 褶曲
2.1.3 岩浆岩
2.2 煤层顶底板岩性
2.3 煤的变质程度
2.4 煤层埋深
2.5 煤系地层含水性
3 结论
参考文献
开发开采
煤层气井排采策略数值模拟研究
1 煤层气井排采
2 煤层气数值模拟
2.1 地质模型
2.2 应力敏感曲线
2.3 方案设计及结果对比
3 结论
参考文献
灰岩含水性煤系地层水文单元划分及排采响应模式——以柳林区块太原组煤系地层为例 
1 概述
2 区域概况及气井产水分析
3 灰岩含水性响应参数研究
3.1 煤储层与灰岩含水性响应特征
3.2 灰岩含水层测井曲线特征
3.3 高产水井测井反演参数分析
4 水文单元预测及排采响应模式的建立
5 结论
参考文献
黔西织纳煤田上二叠统煤系页岩气与煤层气共采潜力 
1 织纳煤田地质概况
2 织纳煤田煤系泥页岩展布
3 织纳煤田煤系烃源岩展布
4 煤层与泥岩的垂向组合特点
5 煤层气与页岩气共探共采有利区预测
6 煤层气与页岩气共探共采的可行性分析
7 结论
参考文献
裂缝对煤岩声波传播特性的影响研究 
1 煤岩样品制备与实验设备
1.1 煤岩样品制备
1.2 煤岩样超声波及孔隙度测试
2 实验结果分析讨论
2.1 孔隙度对声波速度的影响
2.2 裂缝对声波衰减系数的影响
2.3 裂缝对频谱特征的影响分析
3 结论
参考文献
连续油管水力喷射环空压裂技术在贵州多薄煤层的应用
1 压裂改造技术难点
1.1 贵州煤层地质特点
1.2 压裂改造技术难点
2 连续油管水力喷射环空压裂技术
3 应用实例
3.1 选井
3.2 选层
3.3 压裂液、支撑剂优选
3.4 施工设计参数
3.5 施工效果分析
4 结论
参考文献
阜新矿区煤层气排采特征及管控措施研究与实践
1 排采特征
1.1 排水期
1.2 憋压期
1.3 生产期
2 管控措施
2.1 控液面
2.2 控气量
2.3 控套压
2.4 控砂面
3 结论
参考文献
煤层气排采过程中储层压降动态变化及实例分析
1 排采过程中的储层压降定量表征
1.1 排采中储层压降动态变化理论过程
1.2 产水单相流阶段储层压降
1.3 产气阶段储层压降
2 实例分析
2.1 产水单相流阶段
2.2 产气阶段
3 结论
4 致谢
参考文献
煤层气压裂直井产能预测模型研究
1 模型建立
2 模型验证
3 产能影响因素分析
4 结论
参考文献
沁水盆地SY-D区煤层气井高产水影响因素分析
1 研究区概况及其产水特征
2 高产水地质风险分析
2.1 区域水文地质条件
2.2 岩性组合关系分析
3 高产水工程风险分析
4 结论认识
参考文献
沁水盆地中东部地区煤层气页岩气储层地质条件研究及共采有利区预测
1 煤层气地质条件
1.1 主采煤层、煤质、煤岩
1.2 煤层吸附性
1.3 煤层含气性
1.4 渗透率及压力
1.5 储层温度
1.6 煤层气资源量
2 页岩气地质条件
2.1 有机地化特征
2.2 矿物组成特征
2.3 孔隙结构特征
2.4 页岩储层渗透率
2.5 页岩气资源量
3 煤层气页岩气共采有利区预测
3.1 层次模型的建立
3.2 各层次指标权重的确定
3.3 各层次指标权重的确定
3.4 煤层气评价参数隶属函数与隶属度的确定
3.5 页岩气评价参数隶属函数与隶属度的确定
3.6 多层次模糊数学模型的确定
3.7 有利区评价结果
4 结论
参考文献
转角地区煤层气井压裂工艺技术
1 钻遇地层及目标煤层特征
1.1 钻遇地层
1.2 目标煤层特征
2 射孔
2.1 射孔原则
2.2 射孔目标层
2.3 射孔数据
3 压裂施工技术
3.1 压裂方式
3.2 压裂液
3.3 支撑剂
3.4 压裂参数优化
3.4.1 加砂强度优化
3.4.2 施工排量优化
3.4.3 压裂砂比确定
3.4.4 压裂液量优化
3.4.5 施工限压值确定
3.5 压裂施工工序
3.6 泵注程序要求
3.7 裂缝监测
3.8 压后放喷
3.9 压裂设备要求
3.10 压裂作业技术要求
4 结论及建议
参考文献
神府区块煤层气与致密气共生成藏与合采性研究
1 地质概况
2 “两气”共生成藏条件
2.1 稳定的构造背景
2.2 优越的沉积环境
3 “两气”共生成藏规律
3.1 “两气”赋存方式
3.2 “两气”成藏模式
4 “两气”联合开发可采性分析
4.1 近距离、多层段成藏
4.2 统一的储层压力系统
4.3 邻近砂岩不含水或弱含水
5 结论
参考文献
复杂构造条件下薄、多煤层储层压裂改造方案——以重庆松藻矿区QM-1井为例
1 区域概况
2 煤储层特征
2.1 物性特征
2.2 含气性特征
3 煤储层改造方案及实施效果
3.1 压裂地质选层
3.2 适合松藻矿区煤储层的压裂工艺及技术措施
3.3 压裂实施效果
3.4 压裂实施效果分析
4 结论
参考文献
鄂尔多斯盆地东缘煤层气产能特征及高产模式 
1 区域地质概况
2 煤层气基本地质特征
3 煤层气产能特征
4 煤层气高产模式
4.1 弱水动力——背斜或鼻状构造轴部高产模式及实例
4.2 弱水动力——单斜上倾方向高部位高产模式及实例
4.3 弱水动力——正断层远端构造高部位高产模式及实例
5 结论
参考文献
大样量重量法等温吸附测试技术在煤层气和页岩气中的应用
1 实验仪器与方法
1.1 实验样品
1.2 实验仪器
1.3 实验步骤
1.3.1 设备密封性检测
1.3.2 样品缸空体积测定
1.3.3 吸附实验
1.4 重量法测试原理
2 结果与讨论
2.1 煤岩页岩测试结果
2.2 吸附曲线异常影响因素
2.3 机理分析
3.结论
参考文献
SF清洁压裂液成胶破胶机理研究
1 黏弹性微观结构
2 黏弹聚集体的制备
3 稠化剂SF-A与交联剂的相互作用
4 成胶过程
5 破胶过程
6 结论与认识
参考文献
临汾区块煤储层压力分布规律及控制因素探讨
1 煤储层压力分布规律
1.1 研究区地质背景
1.2 煤储层压力特征
2 控制因素
2.1 埋深
2.2 构造应力
2.3 盖层封闭性
2.4 地下水矿化度
3 结论
参考文献
勘探工程
影响试井管柱安全的钻井因素分析及预防措施
1 钻井因素分析
1.1 井身质量
1.2 井径及井径扩大率
1.3 钻井液性能
1.4 钻井设备提升能力及钢丝绳质量
2 预防技术措施
2.1 提高井身质量
2.2 控制井径扩大
2.3 选用优质钻井液
2.4 提高钻井设备能力及钢丝绳质量
3 试井施工成功实例
3.1 测试井概况
3.2 试井目的
3.3 试井作业简况
3.4 试井分析结果
3.5 试井曲线
4 结论及建议
参考文献
贵州六盘水地区地热钻井与煤层气探井一井两用技术
1 工程概况
1.1 钻井地质概况
1.2 钻井主要设备
2 龙潭组钻进安全措施
2.1 钻井液技术措施
2.2 地表煤层气监测
2.3 随钻录井
2.4 火源控制和排风措施
3 钻进效果分析
3.1 钻井安全得到了保障
3.2 煤与煤层气勘探效果
4 结论
参考文献
川南大村区块煤层气钻井井型研究
1 大村区块钻井地质条件
1.1 基本地质情况
1.2 勘探开发情况
1.3 煤层气钻井情况
2 煤层气钻井井型适应性对比
3 大村区块井型选择
3.1 大村区块井型条件适应性对比
3.2 技术工艺
3.3 经济效益分析
4 结论
参考文献
彬长矿区煤层气水平井钻完井关键技术
1 水平井开发矿区煤层气的优势
2 水平井钻完井关键技术
2.1 井身结构设计
2.2 施工设备的选择
2.3 水平井配套直井掏穴技术
2.4 连接技术
2.5 井眼轨迹控制与地质导向技术
2.5.1 造斜段轨迹控制
2.5.2 水平段轨迹控制
2.5.3 地质导向技术
2.6 煤层保护技术
2.7 煤层堵漏技术
3 结论及建议
参考文献
抽油杆导向器在解决杆管偏磨问题上的研究与应用
1 概述
1.1 抽油杆导向器的结构
1.2 导向器结构形式
1.3 抽油杆导向器的规格和力学性能(表1)
2 抽油杆导向器在抽油机井中的应用
2.1 工作原理
2.2 应用于斜井中工艺用途及作用原理
2.3 抽油杆导向器下井注意事项
3 抽油杆导向器在螺杆泵井中的应用
3.1 螺杆泵井应用抽油杆导向器的必要性
3.2 抽油杆导向器与抽油杆的匹配原则
3.3 与螺杆泵井使用的H级高强抽油杆对比导向器的强度
3.4 螺杆泵井下抽油杆导向器的依据
3.4.1 抽油杆柱扶正器合理配置优化结果
3.4.2 抽油杆柱导向器合理配置优化结果
3.4.3 抽油杆导向器下井注意事项
4 室内试验及现场应用
5 抽油机井现场试验效果和经济效益分析
5.1 抽油机井中抽油杆导向器现场试验效果
5.2 抽油机井中应用抽油杆导向器的效益分析
6 定向井螺杆泵抽油杆导向器现场试验效果
6.1 螺杆泵井中抽油杆导向器现场试验效果
6.2 螺杆泵井中应用抽油杆导向器效益分析
6.2.1 节约作业维护费用效益
6.2.2 少影响产量创效益
7 结论
内插管气举反循环钻进技术在煤矿瓦斯抽放井的应用分析
1 气举反循环技术
1.1 气举反循环工作原理
1.2 气举反循环钻进的优点
1.3 气举反循环的分类
1.3.1 双壁钻杆气举反循环
1.3.2 单壁内插管气举反循环
2 内插管气举反循环的施工应用
2.1 大口径项目概况
2.1.1 大口径瓦斯抽排放井技术要求
2.1.2 大口径瓦斯抽排放井施工特点和技术难点
2.2 大口径瓦斯抽排井施工程序
2.3 钻井施工设备及反循环配套的主要设备情况
2.4 反循环钻井生产过程
2.4.1 沉没系数、压力、风量的确定
2.4.2 反循环钻进具体生产过程
3 内插管式气举反循环工艺技术特点及改进
3.1 工艺技术特点
3.2 存在问题及改进
3.2.1 存在的主要问题
3.2.2 所采取的主要改进措施
4 结论
参考文献
煤层气U型水平井套管完井分段压裂技术研究
1 煤层气水平井分段压裂技术概述
1.1 速钻桥塞分段压裂技术
1.2 水力喷射分段压裂技术
2 套管固井桥塞分段压裂技术案例
2.1 地质背景
2.2 钻井基本情况
2.3 压裂施工概况
3 水力喷射射孔分段压裂技术案例
3.1 地质背景
3.2 02H井概况
3.3 压裂施工概况
4 结论
参考文献
其他
中国煤层气战略反思与煤矿瓦斯防治新思维
1 世界煤层气产业观察
2 中国煤层气产业现状观察
3 中国煤矿瓦斯防治现状观察
4 调整战略思想,做好五大创新,开创煤层气开发和煤矿瓦斯防治新局面
5.1 注氮增解增产煤层气技术的一句话简介
5.2 注热空气开发煤层气技术的一句话简介
5.3 注热空气开发煤层气技术和注氮增解增产煤层气技术的应用前景
6 总结
参考文献
显示更多

暂无评论
评论内容:
提交取消
开始评论
购买用户 商品名称 购买数量 购买时间
  • 相关图书

全国油气资源动态评价(2013)

作者:国土资源部油气资源战略研究中心...

出版社:地质出版社

开本: 787×1092 1/16开  页数:292

¥68.00

2008年煤层气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作者:郑长胜,郑淑艳

出版社:地质出版社

开本: 787×1092 1/16开  页数:476

¥68.00

聚焦中国矿业

作者:赵腊平

出版社:地质出版社

开本: 787×1092 1/16开  页数:513

¥50.00

科学开发中国地热资源

作者:郑克棪

出版社:地质出版社

开本: 787×1092 1/16开  页数:174

¥30.00

友情链接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 编号:京ICP备13020948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0929号
×

自然资源图书馆 企业服务试用申请

×

联系我们

平台承办单位:中国大地出版社有限公司、地质出版社有限公司

平台负责单位:中地数媒(北京)科技文化有限责任公司

网站维护电话:(010)21743566-8028

网站维护邮箱:zdsmcpyf@163.com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丰台北路18号院恒泰广场-A座

如果您发现网站有内容不能阅读或者其他错误,请通过上述网站维护邮箱或电话及时告知我们。感谢您对我部网站的支持和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