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基础地质

秦岭-大别-苏鲁地区岩石圈三维化学结构特征

作者: 路凤香,张本仁,韩吟文,钟增球,凌文黎,张宏飞,郑建平,侯青...

出版社:地质出版社

分类:基础地质分库

关键词:岩石圈,地球化学,化学结构,研究,中国

开本:787×1092 1/16开页数:238

ISBN:7116048820_11出版日期:2006-09

浏览量:

定价:40.00元优惠价:12元




温馨提示:电子书不支持退换货,购买后仅支持在线阅读!
  • 内容简介
  • 累计评论
  • 成交记录

本书主要通过秦岭-大别-苏鲁地区的岩石地球化学研究揭示岩石圈的三维化学结构,采用双向示踪对比拟合的研究方法,结合地球物理成果,进一步认识岩石圈的演化和动力学过程,提出了秦岭QBI及六安黄石两个地学断面的岩石地球化学模型,发现研究区存在岩石圈—软流圈之间的过渡带。,本书可供从事地球化学、岩石学等学科的研究人员及相关院校师生参考使用。

目录
前言
Foreword
Abstract
1 东秦岭-大别-苏鲁地区的构造格架及分区
1.1 造山带的主要构造边界
1.1.1 造山带北部构造边界
1.1.2 造山带南部构造边界
1.1.3 商丹构造带
1.1.4 桐柏-大别-苏鲁超高压-高压变质带北部构造边界
1.1.5 郯庐断裂带
1.2 结构单元的划分
1.3 各主要结构单元的特征
1.3.1 华北陆块南缘
1.3.2 北秦岭
1.3.3 南秦岭
1.3.4 桐柏-大别-苏鲁带
1.3.5 扬子陆块北缘
1.4 桐柏-大别-苏鲁带的基本结构
1.5 中央造山带内部的两个超高压变质带
1.6 小结
2 东秦岭-大别地区二维岩石地球化学图
2.1 图件的基本结构和编图范围
2.1.1 编图范围和底图的选择
2.1.2 基本编图单元
2.1.3 资料来源及数据质量
2.2 同位素组成化学结构平面图的编制
2.2.1 铅同位素组成图的编制
2.2.2 钕同位素模式年龄图件编制
2.2.3 花岗岩年代图件的编制
2.3 元素组成平面图的编制
2.3.1 强相容元素(ln(Cr×Co×Ni))组成图的编制(见文后彩图2-34)
2.3.2 高场强元素(Nb/Ta)图的编制(见文后彩图2-35)
2.4 秦岭-大别造山带岩石圈化学结构平面图所反映的基本规律和问题探讨
2.4.1 构造区划和地壳增生
2.4.2 造山过程的记录
2.4.3 深部地壳抬升和地壳演化
2.4.4 北淮阳基底的时代和北淮阳构造带的归属
2.5 结论和问题
3 东秦岭QB-1地学断面与邻区的地壳化学结构
3.1 QB-1地学断面及其三维地球化学结构
3.1.1 地球物理剖面特征
3.1.2 东秦岭及邻区地壳三维地球化学结构
3.2 南秦岭与扬子陆块北缘元古宙主要岩层的地球化学特征
3.2.1 南秦岭武当群和耀岭河群及结晶基底地质-地球化学特征
3.2.2 汉南地区中、新元古代构造岩石单元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
4 大别-桐柏块体和六安-黄石断面的地壳化学结构
4.1 大别核杂岩与超高压变质杂岩的地球化学特征
4.1.1 大别杂岩和超高压变质单元的岩石组合与岩石系列
4.1.2 变质岩(或其原岩)的地球化学特征
4.2 白垩纪花岗岩类岩浆源区对地壳结构的地球化学示踪
4.2.1 主量和微量元素组成特征
4.2.2 Nd和Sr同位素组成
4.2.3 铅同位素组成特征
4.2.4 白垩纪花岗岩的源区示踪及其对地壳结构的揭示
4.3 桐柏山块体地壳结构的地球化学约束
4.3.1 桐柏山块体地质简述
4.3.2 桐柏杂岩在桐柏山-大别山地壳结构中的位置
4.3.3 鸡公山花岗岩地球化学特征对桐柏地区地壳结构的约束
4.4 大别山六安-黄石断面地壳的岩石-化学结构模型
4.4.1 大别山地壳结构的基本特征
4.4.2 大别山六安-黄石断面岩石-地球化学剖面图
5 秦岭-大别造山带的构造-地球化学分区
5.1 引言
5.2 扬子和华北原为两个独立发展的陆块或不同大陆的裂解部分
5.2.1 同位素填图证据
5.2.2 扬子和华北陆块上地幔和地壳化学组成的差异
5.2.3 地壳增生历史的不同
5.2.4 早期地幔源区的性质与演化
5.3 东秦岭构造-地球化学分区:南、北秦岭的归属
5.3.1 Pb同位素组成的约束
5.3.2 南、北秦岭元古宙变玄武岩地幔源区化学组成特征
5.3.3 南、北秦岭地壳增生特征
5.3.4 南、北秦岭早期地幔源区的性质与演化
5.3.5 北秦岭微陆块的成因与商丹洋盆的属性
5.4 大别造山带的构造-地球化学分区
5.4.1 大别造山带各块体属于扬子的地球化学证据
5.4.2 大别造山带的基本构造格架
5.5 长江中下游铁铜成矿带的构造-地球化学分区
5.5.1 地质构造概况
5.5.2 成矿带的Pb同位素分区
6 秦岭-大别地区岩石圈地幔物质组成和结构
6.1 安徽女山新生代的地幔组成及结构
6.1.1 女山玄武岩岩区地质概况及地幔、下地壳捕虏体的岩石类型
6.1.2 地幔橄榄岩捕虏体的化学成分
6.1.3 女山地区下地壳麻粒岩的化学成分
6.1.4 女山地区新生代地幔地温
6.1.5 重建的地幔剖面
6.2 河南明港中生代壳-幔组成及南秦岭拆离俯冲模型
6.2.1 明港火山角砾岩岩区地质概况及深源捕虏体的岩石类型
6.2.2 深源捕虏体的化学成分
6.2.3 明港地区下地壳-地幔结构
6.2.4 与邻区的对比——苏鲁地区的深部结构
6.3 陕西岚皋古生代地幔组成和结构
6.3.1 岚皋煌斑岩岩区地质概况及深源捕虏体岩石类型
6.3.2 深源捕虏体的化学成分
6.3.3 岚皋地区古生代地幔地温
6.4 甘肃宕昌-礼县新生代地幔组成和结构
6.4.1 宕昌-礼县钾质超基性火山岩岩区地质概况及深源捕虏体的岩石类型
6.4.2 深源捕虏体的化学成分
6.4.3 宕昌-礼县新生代地幔地温
6.5 小结
7 秦岭-大别地区中生代火山岩及深部过程
7.1 火山岩的时空分布
7.1.1 北坡火山岩带
7.1.2 腹部火山岩
7.1.3 南坡火山岩
7.2 火山岩的岩石学特征
7.3 火山岩的主元素特征
7.3.1 岩石组合及岩石系列
7.3.2 主量元素特征
7.4 火山岩的微量元素特征
7.4.1 稀土元素
7.4.2 过渡族元素
7.4.3 其他不相容元素
7.5 火山岩的同位素特征
7.5.1 北坡火山岩Sr-Nd同位素
7.5.2 南坡玄武岩Sr-Nd同位素
7.5.3 南坡玄武岩Pb同位素
7.6 中生代火山作用与深部过程
7.6.1 秦岭-大别地区中生代火山作用规律
7.6.2 与中国东部中生代岩浆-火山系统及构造背景的对应
8 显生宙以来岩石圈-软流圈的相互作用
8.1 岩石圈-软流圈的概念
8.1.1 一般概念
8.1.2 岩石圈力学边界层和热边界层
8.1.3 岩石圈、软流圈地幔的地球化学
8.1.4 小结
8.2 中国东部岩石圈/软流圈相互作用带(L/A相互作用带)的存在与依据
8.2.1 地球物理资料的启示
8.2.2 岩石地球化学的证据
8.2.3 小结
8.3 秦岭-大别-苏鲁造山带显生宙以来的地幔演化
8.3.1 古生代
8.3.2 中生代
8.3.3 中生代末期—新生代
8.4 秦岭-大别-苏鲁地区显生宙以来的深部作用
9 秦岭-大别造山带地壳的形成与演化:地球化学的约束
9.1 北秦岭地壳的形成与演化
9.1.1 古、中元古代地壳发展
9.1.2 中新元古代之交构造体制的转化
9.1.3 新元古代-早古生代地壳的增生和演化
9.2 南秦岭和大别造山带地壳的形成和演化
9.2.1 南秦岭地壳形成、组成和演化
9.2.2 大别造山带地壳形成、组成与演化
结束语
参考文献
其他
显示更多

暂无评论
评论内容:
提交取消
开始评论
购买用户 商品名称 购买数量 购买时间
  • 相关图书

中国区域大地构造学教程

作者:葛肖虹,马文璞,李凯明,王洪强

出版社:地质出版社

开本: 787×1092 1/16开  页数:466

¥68.00

地球科学文化建设与发展研究报告

作者:段怡春

出版社:地质出版社

开本: 787×1092 1/16开  页数:49

¥15.00

三清山花岗岩地貌特征及成因

作者:赵汀

出版社:地质出版社

开本: 787×1092 1/16开  页数:100

¥30.00

层序地层学理论与实践

作者:陈洪德

出版社:地质出版社

开本: 889×1194 1/16开  页数:400

¥180.00

友情链接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 编号:京ICP备13020948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0929号
×

自然资源图书馆 企业服务试用申请

×

联系我们

平台承办单位:中国大地出版社有限公司、地质出版社有限公司

平台负责单位:中地数媒(北京)科技文化有限责任公司

网站维护电话:(010)21743566-8028

网站维护邮箱:zdsmcpyf@163.com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丰台北路18号院恒泰广场-A座

如果您发现网站有内容不能阅读或者其他错误,请通过上述网站维护邮箱或电话及时告知我们。感谢您对我部网站的支持和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