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基础地质

大地构造学概论与中国大地构造学纲要

作者: 巫建华,刘帅

出版社:地质出版社

分类:基础地质分库

关键词:大地构造学,概论,研究,中国

开本:787×1092 1/16开页数:319

ISBN:9787116058491_11出版日期:2008-10

浏览量:

定价:25.00元优惠价:7.5元




温馨提示:电子书不支持退换货,购买后仅支持在线阅读!
  • 内容简介
  • 累计评论
  • 成交记录

本书包括大地构造学和中国大地构造学两部分内容。系统归纳了大地构造学与区域大地构造学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以及研究历史和现状;探讨了地球的起源,并从地球内部的圈层结构、地球表层的非对称性和地球构造活动的韵律性着手论述地球的基本特征;客观介绍了地球动力学机制的主要假说和地槽地台说、板块构造说、地幔柱构造说以及我国主要大地构造学派的学术思想;阐述了造山带和沉积盆地这两个大构造单元的基本理论、基本概念和基本研究方法;以板块构造说为理论基础,以地质演化历史为主线,从构造阶段、构造格局、大陆构造形成与演化、陆内构造变形与影响因素、造山带和沉积盆地的形成与演化等多个角度系统分析了中国大地构造的宏观特点与演化特征。,本书可供本科生和硕士研究生作为教学参考书使用,也适合于从事资源勘查、构造地质、区域地质、矿产普查与勘探、环境地质、工程地质和灾害地质等方面的科研、教学与野外地质工作人员使用。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大地构造学
一、大地构造学的含义
二、大地构造学的研究内容和方法
三、大地构造学当前的主要任务
四、大地构造学的研究简史
第二节 区域大地构造学
一、区域大地构造学的内容和研究意义
二、区域大地构造学的研究方法
三、中国大地构造的研究简史
第三节 大地构造学与区域大地构造学的关系
第二章 地球的起源和基本特征
第一节 地球的起源
第二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
一、地壳
二、地幔
三、地核
四、岩石圈
五、地球分层现象的主要假说
第三节 地球的非对称性
一、地球南、北非对称性的证据
二、地球东、西非对称性的证据
三、地球非对称性的动力学解释
第四节 地球构造活动的韵律性
一、地球韵律性变动的分级
二、地球构造活动长韵律的证据
三、地球构造活动长韵律的成因解释
第三章 地球动力学的主要假说
第一节 地球收缩说
第二节 地球膨胀说
第三节 地球脉动说
第四节 地球自转说
第五节 重力分异说和重力作用说
第六节 地幔分异与对流说
第七节 涌流构造说
第八节 层块构造热涌说
第九节 热点-地幔柱说
第十节 星际作用说
第四章 地槽地台说
第一节 地槽、地台的基本概念
一、地槽的概念
二、地台的概念
第二节 地槽、地台的基本特征
一、地槽的主要特征
二、地台的主要特征
第三节 地槽、地台的内部构造
一、地槽的内部构造单元划分
二、地台的内部构造单元划分
第四节 地槽、地台的发展
一、地槽的发展模式
二、地台的发展阶段
第五节 与地槽、地台有关的名词概念
第六节 对地槽地台说的评价
第五章 板块构造说
第一节 大陆漂移说
一、大陆漂移说的基本论点
二、大陆漂移说的主要证据
第二节 海底扩张说
一、海底扩张说的基本论点
二、海底扩张说的主要证据
第三节 板块构造说
一、板块构造说的基本论点
二、板块的划分及其边界类型
三、威尔逊旋回
四、板块俯冲和板块碰撞
五、大陆边缘和火山弧
六、板块构造说对地槽、地台的解释
七、板块构造说在大陆遇到的主要问题
第四节 始板块构造和古板块构造
一、始板块构造和古板块构造体制
二、始板块构造和古板块构造的研究方法
第六章 地幔柱构造说
第一节 地幔柱构造
一、热地幔柱和冷地幔柱的概念
二、地幔柱构造体系及其特征
三、地幔柱构造的多级演化
第二节 地幔柱构造说与板块构造说的关系
第三节 地史时期的地幔柱
第四节 白垩纪中期超地幔柱的地质效应
一、地磁正极性超时
二、全球洋壳增生率陡增
三、古温度升高和海平面上升
四、黑色页岩沉积和全球石油资源剧增
五、生物群体灭绝
第七章 中国主要大地构造学派简介
第一节 地质力学
一、构造要素与地块
二、构造体系
三、构造级序与复合
四、岩石性质和应力场
五、地壳运动的动力来源
第二节 多旋回构造说
一、多旋回构造的基本特征
二、多旋回构造的空间分布规律
三、多旋回构造的原因
第三节 断块构造说
一、断裂体系
二、断块
三、断裂与断块作用
四、断块构造运动的驱动力
第四节 地洼构造说
一、地洼区
二、地壳动“定”转化递进律
三、地幔蠕动说
第五节 波浪状镶嵌构造说
一、波浪状镶嵌构造的组成
二、波浪状镶嵌构造的特征
三、镶嵌构造的形成机制
第八章 沉积盆地及其构造特征
第一节 基本概念
一、沉积盆地的概念
二、沉积盆地的成因机制
三、盆地的分类
第二节 主要盆地类型及特征
一、裂陷构造环境的盆地
二、聚敛构造环境的盆地
三、走滑断裂构造环境的盆地
四、克拉通构造环境的盆地
第三节 盆地基本构造样式
一、张性构造样式
二、挤压构造样式
三、反转构造样式
四、扭动构造样式
第九章 造山带及其构造特征
第一节 基本概念
一、造山作用、造山带的含义
二、造山作用存在的标志
三、造山带研究的主要学术观点
四、全球造山带的分布
五、造山带的类型
第二节 俯冲造山带及其特征
一、基本组成
二、主要类型和特征
第三节 碰撞造山带及其特征
一、基本组成
二、主要类型和特征
第四节 陆内(板内)造山带及其特征
一、主要特征
二、主要类型
三、动力学机制
四、主要构造样式及其特征
第十章 中国的构造阶段
第一节 超级大陆和构造大阶段
一、超级大陆的研究概况
二、构造大阶段的划分
三、中国构造大阶段划分的启示
第二节 构造阶段的划分与命名
一、构造阶段的划分
二、构造阶段的命名
第三节 构造事件的研究方法
一、构造层的概念
二、构造事件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第十一章 中国的大地构造格局
第一节 自然地理的基本特征
一、地势的四级阶梯
二、地貌的东西差异
三、山川的多向展布
四、自然地理的十字形格局
第二节 深层构造的轮廓与特征
一、深层构造轮廓
二、稳定陆块深层构造特征
三、活动带的深层构造特征
四、深层构造的结构特征
第三节 断裂系统及其特征
一、古亚洲断裂系统
二、特提斯断裂系统
三、华夏-滨太平洋断裂系统
四、贺兰-康滇断裂系统
第四节 大地构造位置与板块构造格局
一、大地构造位置
二、板块构造格局
第十二章 中国大陆构造的形成与演化
第一节 太古宙—古元古代构造演化
一、始太古代—中太古代的构造演化
二、新太古代的构造演化
三、古元古代的构造演化
第二节 中元古代—三叠纪构造演化
一、中元古代—青白口纪的构造演化
二、南华纪—早寒武世的构造演化
三、中寒武世—早泥盆世的构造演化
四、中泥盆世—早二叠世的构造演化
五、晚二叠世—晚三叠世的构造演化
第三节 侏罗纪—第四纪构造演化
一、特提斯构造域的构造演化
二、环太平洋构造域的形成演化
第四节 构造动力体系的联合与复合
一、构造动力体系的联合
二、构造动力体系的复合
第十三章 中国大陆构造的变形特征
第一节 构造变形、构造体系和构造应力场
一、构造变形
二、构造体系
三、构造应力场
第二节 中国大陆的构造体系
一、印支构造体系
二、燕山构造体系
三、四川构造体系
四、华北构造体系
五、喜马拉雅构造体系
六、新构造体系
第三节 中国板内构造变形的影响因素及动力学机制
一、影响因素
二、动力学机制
第十四章 中国的造山带
第一节 中国造山带的分布和主要特征
一、造山带的分布
二、主要特征
第二节 天山-兴蒙造山系的形成
一、天山造山带的形成
二、其他造山带的形成
第三节 大-秦-祁-阿-昆造山系的形成
一、西昆仑造山带的形成
二、秦岭-大别造山带的形成
三、其他造山带的形成
第四节 青藏-滇西造山系的形成
第五节 华夏-西太平洋造山系的形成
第十五章 中国的沉积盆地
第一节 沉积盆地的类型和主要特征
一、沉积盆地的类型
二、沉积盆地的主要特征
第二节 不同地质时期的沉积盆地特征
一、中元古代—新元古代早期
二、南华纪—三叠纪
三、侏罗纪—第四纪
第三节 代表性沉积盆地的特征
一、塔里木盆地的形成与演化
二、准噶尔盆地的形成与演化
三、鄂尔多斯盆地的形成与演化
四、四川盆地的形成与演化
五、渤海湾新生代裂谷盆地
主要参考文献
显示更多

暂无评论
评论内容:
提交取消
开始评论
购买用户 商品名称 购买数量 购买时间
  • 相关图书

中国区域大地构造学教程

作者:葛肖虹,马文璞,李凯明,王洪强

出版社:地质出版社

开本: 787×1092 1/16开  页数:466

¥68.00

地球科学文化建设与发展研究报告

作者:段怡春

出版社:地质出版社

开本: 787×1092 1/16开  页数:49

¥15.00

三清山花岗岩地貌特征及成因

作者:赵汀

出版社:地质出版社

开本: 787×1092 1/16开  页数:100

¥30.00

层序地层学理论与实践

作者:陈洪德

出版社:地质出版社

开本: 889×1194 1/16开  页数:400

¥180.00

友情链接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 编号:京ICP备13020948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0929号
×

自然资源图书馆 企业服务试用申请

×

联系我们

平台承办单位:中国大地出版社有限公司、地质出版社有限公司

平台负责单位:中地数媒(北京)科技文化有限责任公司

网站维护电话:(010)21743566-8028

网站维护邮箱:zdsmcpyf@163.com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丰台北路18号院恒泰广场-A座

如果您发现网站有内容不能阅读或者其他错误,请通过上述网站维护邮箱或电话及时告知我们。感谢您对我部网站的支持和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