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基础地质

北京西山地区中生代岩浆作用、变质作用及其对华北东部岩石圈厚度变化的约束

作者: 张树明

出版社:地质出版社

分类:基础地质分库

关键词:中生代,岩浆作用,研究,北京市,岩石圈,厚度,华北地区

开本:787mm×1092mm 1/16开页数:108

ISBN:9787116067202-1-00738出版日期:2010-06

浏览量:

定价:26.00元优惠价:7.8元




温馨提示:电子书不支持退换货,购买后仅支持在线阅读!
  • 内容简介
  • 累计评论
  • 成交记录

内 容 提 要,本书选择北京西山地区中生代岩浆作用和热变质作用作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华北克拉通中生代岩浆作用、变质作用在大陆地壳形成和演化中的意义。认为华北东部岩石圈减薄时限不能统一描述,不同地区发生的时限是不同的,应该是与深部地幔柱的迁移相对应。华北东部岩石圈减薄开始于侏罗纪—早白垩世( 180 ~ 110 Ma) ,结束于晚白垩世 ( 110 ~ 70 Ma) ,白垩纪是岩石圈减薄的主要阶段。在基本地质事实和理论分析基础上,建立了华北东部由于地幔热所引起的 “岩石圈内部复杂的热状态及物质组成调整”的减薄模型。,本书可供从事岩石学、地球化学、地球动力学等方面的研究人员参考使用。

目录
1 绪论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 研究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1.3 研究内容、方法和技术思路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及技术思路
1.4 实物工作量
2 区域地质背景与地壳厚度变化
2.1 地层与区域地质演化史
2.1.1 地层
2.1.2 区域地质演化简史
2.2 岩浆岩与变质岩
2.2.1 岩浆作用与岩浆岩
2.2.2 变质岩
2.3 西山地区前白垩纪地壳结构与组成
2.3.1 前白垩纪地壳结构与组成的确定
2.3.2 与中国东部大陆地壳平均结构与组成的对比
3 周口店岩体的岩石学、地球化学及年代学
3.1 周口店岩体概述
3.2 岩体的岩石学与矿物学
3.2.1 花岗闪长岩体
3.2.2 石英二长闪长岩和闪长岩
3.3 岩体的岩石地球化学
3.3.1 岩石的主量元素
3.3.2 岩石的稀土元素
3.3.3 岩石的微量元素
3.4 周口店岩体的同位素特征及形成时代
3.4.1 岩体的同位素特征
3.4.2 周口店岩体形成时代和活动期次划分
4 周口店岩体的成因及地质学意义
4.1 周口店岩体的成因和形成机制
4.1.1 周口店岩体与典型埃达克岩(adakite)的对比
4.1.2 周口店岩体的成因
4.1.3 周口店岩体的形成机制
4.2 周口店岩体岩浆物质来源同位素示踪
4.2.1 钕、锶同位素示踪
4.2.2 铅同位素示踪
4.2.3 氧、碳、氢同位素示踪
4.3 地壳厚度及地壳成分
4.3.1 K60与地壳厚度估算
4.3.2 地壳厚度减薄
4.3.3 岩浆事件引起的地壳成分变化
4.4 南大岭组中基性火山岩及研究意义
4.4.1 火山岩的分布和岩相学
4.4.2 地球化学特征
4.4.3 研究意义
5 西山变质岩带与热动力变质作用
5.1 西山变质岩带特征及变质相划分
5.1.1 北京西山变质岩带特征
5.1.2 北京西山变质岩带变质相的划分
5.2 西山地区变质岩与地壳组成变化
5.2.1 变质岩的岩石学
5.2.2 变质岩的岩石化学与深部地壳主元素组成
5.3 西山变质岩造岩矿物的矿物化学特征
5.3.1 石榴子石
5.3.2 其他造岩矿物
5.4 北京西山热动力变质作用及温压估算
5.4.1 印支-燕山期区域热动力变质作用
5.4.2 燕山期接触热变质作用
5.4.3 热动力变质作用的温压估算
5.5 几条典型热动力变质作用剖面介绍
5.5.1 中窖村公路断面
5.5.2 周口店岩体北侧东岭子村公路断面
5.5.3 周口店岩体南侧官地村羊屎沟剖面
5.5.4 周口店岩体南侧东山口村旧铁路线断面
5.5.5 周口店岩体西侧车厂村简易大路断面
5.6 热动力变质岩白云母40Ar/39Ar定年及年代学意义
5.6.1 样品与40Ar/39Ar同位素分析
5.6.2 结果与可靠性
5.6.3 年代学意义
6 华北东部中生代岩石圈厚度约束
6.1 华北东部中生代岩石圈厚度的几个问题
6.1.1 燕山期中国东部高原的提出与问题
6.1.2 中生代构造体制重大转折特征及岩石圈减薄由来
6.1.3 华北东部中生代岩石圈减薄的幅度问题
6.2 华北东部中生代岩石圈减薄时限的约束
6.2.1 关于华北东部中生代岩石圈减薄时间的争论
6.2.2 对华北东部中生代岩石圈减薄时限的限定
6.3 华北东部岩石圈厚度减薄机制模式的评述
6.3.1 拆沉去根模型
6.3.2 加厚地壳拆沉模式
6.3.3 热机械-化学侵蚀模型
6.3.4 “蘑菇云”模型
6.3.5 俯冲碰撞-构造底垫模式
6.3.6 上地壳滑脱假说
6.3.7 岩石圈演化与岩浆活动模型
6.4 “岩石圈内部复杂的热状态及物质组成调整”模式
6.4.1 基本事实和理论依据
6.4.2 “岩石圈内部复杂的热状态及物质组成调整”模式的建立
7 结束语
7.1 主要工作成果和结论要点
7.2 存在的问题
主要参考文献
Abstract
显示更多

暂无评论
评论内容:
提交取消
开始评论
购买用户 商品名称 购买数量 购买时间
  • 相关图书

三清山花岗岩地貌特征及成因

作者:赵汀

出版社:地质出版社

开本: 787×1092 1/16开  页数:100

¥30.00

层序地层学理论与实践

作者:陈洪德

出版社:地质出版社

开本: 889×1194 1/16开  页数:400

¥180.00

胶东石英脉型和蚀变岩型金矿关...

作者:严育通

出版社:地质出版社

开本: 787×1092 1/16开  页数:120

¥25.00

地质科技进步对社会经济发展的...

作者:汪安佑

出版社:地质出版社

开本: 787×1092 1/16开  页数:156

¥28.00

友情链接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 编号:京ICP备13020948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0929号
×

自然资源图书馆 企业服务试用申请

×

联系我们

平台承办单位:中国大地出版社有限公司、地质出版社有限公司

平台负责单位:中地数媒(北京)科技文化有限责任公司

网站维护电话:(010)21743566-8028

网站维护邮箱:zdsmcpyf@163.com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丰台北路18号院恒泰广场-A座

如果您发现网站有内容不能阅读或者其他错误,请通过上述网站维护邮箱或电话及时告知我们。感谢您对我部网站的支持和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