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基础地质

长江地貌过程

作者: 杨达源,等

出版社:地质出版社

分类:地面流水地貌

关键词:长江,地貌学,研究

开本:787×1092 1/16开页数:219

ISBN:7116048367_11出版日期:2006-06

浏览量:

定价:40.00元优惠价:12元




温馨提示:电子书不支持退换货,购买后仅支持在线阅读!
  • 内容简介
  • 累计评论
  • 成交记录

本书系统地介绍了长江地貌过程的研究方法、长江及其各河段地貌过程的基本特点等。从水系结构特点以及流域沉积系统的重建,说明长江的多个主要河段在贯通之前,本属不同的水系,云南石鼓-四川宜宾河段与重庆奉节-湖北宜昌河段,是通过多次袭夺而沟通,并最终连接上下主要河段而成为长江。上述过程的地质构造基础是青藏高原、川西高原、云贵高原的相继持续的隆升,主要动力是随上游地区升高而增多的汇水与湍急的流水。所以,长江各主要河段的河谷年龄有新老差别,长江贯通之后各主要河段的地貌过程也有重要的差异。与长江三峡河段平行东去的(长江支流)清江,没有沟通四川盆地古水系,进行着与长江三峡河段贯通之前相似的地貌过程。,本书适于自然地理学、地貌学、水利工程建设以及减轻灾害损失等多方面基础科学研究与高等院校教学参考,特别有益于岸坡工程的规划设计,以及岸坡物质运动与地质灾害的防治。

目录
前言
1 长江水系结构基本特点
1.1 通天河-金沙江上段水系结构基本特点
1.2 金沙江下段水系结构基本特点
1.3 长江川江段水系结构及川江支流水系结构基本特点
1.4 长江三峡河段水系结构基本特点
1.5 长江中下游水系结构基本特点
1.6 长江干流水系结构基本特点
2 长江虎跳峡的二次袭夺与《江源考》再考
2.1 河流袭夺前的哈巴(雪山)-玉龙(雪)山系是区域性的分水岭
2.2 河流袭夺之前金沙江上段的水系结构特点
2.3 河流袭夺之前金沙江上段水系的出流
2.4 虎跳峡附近的二次河流袭夺
3 金沙江下段的阶地与深切地貌过程
3.1 金沙江下段河谷地貌的基本特征
3.2 以前的阶地调查研究
3.2.1 20世纪60年代以前的调查研究
3.2.2 20世纪末期的调查研究
3.2.3 21世纪初金沙江阶地的调查研究
3.3 2004~2005年间金沙江下段的阶地调查
3.3.1 攀枝花市区的金沙江阶地
3.3.2 会理鱼鲊附近的金沙江阶地
3.3.3 龙街附近的金沙江阶地
3.3.4 禄劝县凹嘎村附近的金沙江阶地
3.3.5 金坪子堆积体坡上北的金沙江阶地
3.3.6 禄劝马鹿塘及阿巧附近的阶地
3.4 金沙江下段几级阶地堆积物的形成时代
3.5 金沙江下段的深切速率
4 金沙江谷坡金坪子堆积体地貌过程
4.1 金沙江乌东德河段河谷地貌基本特征
4.2 金坪子堆积体的地貌结构
4.3 金坪子堆积体的岩性特征
4.4 金坪子堆积体的钻孔岩心及平硐中的岩性特征
4.5 金坪子堆积体的沉积结构构造特征
4.6 金坪子堆积体的时空特征
4.7 金坪子堆积体地貌过程模式
5 金沙江下段河槽地貌过程
5.1 金沙江下段概况
5.2 河床纵剖面特征
5.3 河槽的形态特征
5.4 河槽的深切
5.5 河槽沉积特征
5.6 河槽地貌过程
6 长江上游川江河段水系变迁的研究
6.1 金沙江边高位阶地堆积物样品矿物组合类型基本特点
6.2 古金沙江河谷堆积物样品的矿物成分
6.3 金沙江阶地与滩地堆积物样品的矿物成分
6.4 川江两岸古阶地堆积物样品矿物组合基本特点
6.4.1 宜宾附近的高(古)阶地
6.4.2 重庆王家大山古阶地
6.4.3 重庆松林坡古阶地
6.4.4 泸州笔架山南高田含砾堆积物基本特征
6.4.5 重庆合川古阶地堆积物基本特征
6.5 川江两岸低阶地堆积物样品的矿物组合特征
6.6 长江金沙江下段-川江水系变迁的讨论
7 长江三峡河段地貌过程
7.1 长江三峡的贯通
7.2 长江三峡的深切
7.3 峡谷陡壁的后退
7.4 谷坡堆积的衍生
7.5 有的支流峡谷转化为泥石流沟
7.6 西陵峡下段的曲流与深切
8 长江三峡河段深切地貌过程
8.1 长江三峡河段的河流阶地
8.2 阶地分布
8.2.1 三斗坪——茅坪一带的阶地
8.2.2 秭归龙江镇附近的阶地
8.2.3 巫山附近的阶地
8.2.5 云阳附近的阶地
8.2.6万州五桥寨子宝阶地
8.2.7 忠县附近的阶地
8.2.8 丰都镇江镇的阶地
8.2.9 涪陵焦岩与长寿古伏乡附近的阶地
8.2.10 重庆长江南岸大旗寺的阶地
8.3 阶地结构
8.4 阶地高度
8.5 阶地上残存堆积物样品的年代测定
8.6 长江三峡河段的深切速率
8.7 长江三峡河段深切速率特征的讨论
9 长江三峡河段陡崖后退过程
9.1 研究方法
9.2万州陡崖的后退速率
9.3 巴东大坪高位陡崖的崩塌后退
9.4 重庆巫山县的鸦鹊溪陡崖的崩塌后退
9.5 讨论
10 长江三峡谷坡堆积体地貌过程
10.1 残积残坡积物的分布及其岩性特征
10.2 坡积物特性及其蠕动速率
10.3 崩积物-崩坡积物特性及其蠕动速率
10.4 滑坡与滑坡堆积体
10.5 库岸滑坡过程的驱动机制
10.6 三峡库区蓄水和水位变动对滑坡过程的影响
10.7 长江三峡库区崩塌滑坡的整治对策
11 长江三峡地区的坡地过程
11.1 坡地结构类型
11.1.1 深层风化坡地
11.1.2 崩积—残坡积坡地
11.2 坡地过程的速率
11.3 人为切坡与坡地物质的运动
11.3.1 原滑坡坡地切坡后的物质运动
11.3.2 原深层风化坡地切坡后的物质运动
11.3.3 原崩积-残坡积坡地切坡后的物质运动
11.3.4 原厚层残坡积坡地切坡后的物质运动
11.3.5 对切坡工程的建议
12 长江重庆-宜昌河段的深槽
12.1 深槽的分布
12.2 深槽的形态特征
12.3 深槽成因
12.3.1 直道狭窄束流(急流)
12.3.2 河道缩窄导致的壅水底流
12.3.3 弯道旋流
12.3.4 凹岸深槽底流
12.3.5 凸岸深槽底流
12.3.6 支流增水干扰流
12.3.7 串珠状河道的切变流
12.4 深槽沉积
12.4.1 深槽沉积基本特征
12.4.2 深槽中深潭底部磨蚀坑中的沉积物(S1)
12.4.3 深槽中深潭底部的崩块巨砾混杂堆积
12.4.4 深槽中深潭下部含巨砾的砾石层(S2)
12.4.5 深槽中深槽中部的冲积粗砾砾石层(S3)
12.4.6 深槽上缘部夹巨砾的砂砾层(S4)
12.4.7 基岩深槽河床鞍部的砾石层(S5)
12.4.8 深槽上部的砂砾层(S6)与砂层(S7)
12.5 深槽沉积物样品的测年及其地貌过程
13 长江三峡库区现代坡地地貌过程研究
13.1 三峡库区自然地理概况
13.2 野外调查和采样测量
13.3 坡地表层风化成土作用的强度
13.4 现代剥蚀速率分析
13.4.1 非耕作土土壤侵蚀模型设计
13.4.2 耕作土土壤侵蚀估算模型设计
13.4.3 研究区 Cs背景值的确定
13.4.4 分析结果
13.5 不同坡度坡地剥蚀速率分析(坡度与剥蚀速率的关系)
13.6 草堂河流域剥蚀总量和平均剥蚀速率
13.7 三峡库区坡地过程机理探讨
14 长江三峡地区清江流域地貌过程的地质构造基础
14.1 清江水系结构基本特点
14.2 清江流域的地层岩性
14.3 清江流域的地质构造
14.4 主要的构造地貌类型
14.4.1 背斜山
14.4.2 向斜山
14.4.3 次成山
14.4.4 向斜盆地
14.4.5 单断坳陷盆地
14.5 构造地貌基本特征的古地理分析
15 长江三峡地区清江流域“夷平面”地貌过程
15.1 鄂西山区“峰顶面”发育的构造地貌基础
15.2 鄂西山区“峰顶面”发育的时、空特征
15.3 “峰顶面”地貌发育机制
15.4 关于“坡阶台面”基本概念
15.5 清江流域“坡阶台面”的分布
15.6 清江流域“坡阶台面”的时代
15.7 清江流域“坡阶台面”地貌过程
16 清江阶地与水系变迁
16.1 河流阶地的分布
16.1.1 宜都附近的河流阶地
16.1.2 长阳附近的阶地
16.1.3 清江中游长阳州衙坪附近的阶地
16.1.4 恩施附近的河流阶地
16.1.5 建始附近清江支流的阶地
16.1.6 利川的清江阶地
16.1.7 清江支流的阶地
16.2 阶地堆积物的基本特征
16.2.1 沉积相和成因机制
16.2.2 重矿物组合及矿物颗粒表面特征
16.2.3 阶地堆积物粘土颗粒的化学成分
16.2.4 阶地堆积物样品所含孢子花粉组合特征
16.3 阶地堆积物的形成时代
16.3.1 样品的年龄测定
16.3.2 阶地堆积物的化学风化程度的比较
16.3.3 清江沿岸河流阶地形成时代的比较
16.4 清江的水系变迁
16.4.1 清江水系变迁研究主要标志
16.4.2 清江下游的古水系与水系变迁
16.4.3 清江中游的古水系与水系变迁
16.4.4 清江干流及其水系变迁
17 长江中下游古河谷地貌基本特征
17.1 长江中下游古河槽沟通多个中新生代断陷盆地
17.2 长江中下游古河槽嵌在断裂构造带中
17.3 长江中下游古河槽是新第三纪贯通的
18 长江中下游湖泊的成因与演化
18.1 长江中下游湖盆洼地的成因
18.2 长江中下游湖泊洼地的蓄水
18.3 长江中下游湖泊的演化趋势
19 长江中下游湿地演化
19.1 几千年来湿地扩展并向中游推进
19.2 近百年来的湖泊萎缩
19.3 近几十年来湿地功能的“退化”
19.4 讨论
20 长江三角洲地貌过程
20.1 长江三角洲的古地面
20.2 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全新世海侵及其古海岸线
20.3 长江河口的向海推进
20.4 太湖的变迁
20.5 杭州湾演变
20.6 三角洲表层沉积的发育
20.6.1 太湖底泥的淤积
20.6.2 湖滨湿地表层沉积
20.6.3 滨海的潮坪沉积
20.6.4 沿江河漫滩湿地沉积
20.6.5 长江河床加积
20.6.6 杭州湾底表层沉积
20.6.7 水下三角洲表层沉积
参考文献
显示更多

暂无评论
评论内容:
提交取消
开始评论
购买用户 商品名称 购买数量 购买时间
  • 相关图书

三清山花岗岩地貌特征及成因

作者:赵汀

出版社:地质出版社

开本: 787×1092 1/16开  页数:100

¥30.00

层序地层学理论与实践

作者:陈洪德

出版社:地质出版社

开本: 889×1194 1/16开  页数:400

¥180.00

胶东石英脉型和蚀变岩型金矿关...

作者:严育通

出版社:地质出版社

开本: 787×1092 1/16开  页数:120

¥25.00

地质科技进步对社会经济发展的...

作者:汪安佑

出版社:地质出版社

开本: 787×1092 1/16开  页数:156

¥28.00

友情链接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 编号:京ICP备13020948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0929号
×

自然资源图书馆 企业服务试用申请

×

联系我们

平台承办单位:中国大地出版社有限公司、地质出版社有限公司

平台负责单位:中地数媒(北京)科技文化有限责任公司

网站维护电话:(010)21743566-8028

网站维护邮箱:zdsmcpyf@163.com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丰台北路18号院恒泰广场-A座

如果您发现网站有内容不能阅读或者其他错误,请通过上述网站维护邮箱或电话及时告知我们。感谢您对我部网站的支持和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