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基础地质

华北北部中段显生宙大陆地质

作者: 邵济安,张履桥,唐克东

出版社:地质出版社

分类:基础地质分库

关键词:显生宙,地质构造,华北地区

开本:787×1092 1/16开页数:318

ISBN:9787116106642_11出版日期:2017-11

浏览量:

定价:82.00元优惠价:24.6元




温馨提示:电子书不支持退换货,购买后仅支持在线阅读!
  • 内容简介
  • 累计评论
  • 成交记录

本书以华北克拉通和兴蒙造山带显生宙以来的两类陆壳及其对应的两类岩石圈地幔为对象,探讨了在软流圈(层)物质上涌及其底侵作用的背景下,克拉通的活化和造山带年轻陆壳的稳定化过程。本书可供从事构造地质、岩石-地球化学工作的人员及相关院校师生阅读参考。

目录
自序
本书符号意义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华北北部构造研究历史
一、早期阶段的研究
二、板块构造研究
三、大陆地质研究
第二节 本书的内容和研究所涉及的时空范围
第三节 有关陆壳演化的几个构造概念
一、大陆地质
二、“克拉通化”的概念及华北克拉通化的历史
1.中—新元古代造山的碰撞后阶段
2.古生代造山后的板内阶段
三、“克拉通活化”的概念及对华北中生代活化机制的不同认识
四、造山作用和“陆内造山”概念及运用
第四节 研究进展和存在的问题
一、探测技术的进展与应用
1.年代学研究
2.Pb、Sr、Nd同位素体系的应用
3.地震层析成像的研究
4.探针技术与实验岩石学研究相结合
二、有待深入研究的问题
第二章 兴蒙造山带晚古生代的构造环境
第一节 区域构造研究的历史
第二节 古亚洲洋的闭合
一、从洋壳向陆壳转换的地质记录
1.蒙古戈壁阿尔泰的达兰扎达嘎德剖面
2.我国内蒙古苏尼特左旗剖面
3.我国东乌珠穆沁旗的贺根山剖面
二、洋盆闭合方式的多样性
1.填充-堆积式
2.对挤-堆叠式
3.俯冲-对接式
第三节 晚石炭世初始大陆裂谷火山岩的喷发
一、高镁玄武岩的特征
1.地质特征
2.岩石结构及主元素特征
3.岩石的微量元素特征
二、玄武岩成因和岩浆来源的推论
三、玄武岩喷发环境的讨论
1.关于弧岩浆的讨论
2.关于双峰式火山活动构造背景的讨论
第四节 早—中二叠世年轻陆表海的构造-古地理环境
一、中—下二叠统组成和特征
二、早—中二叠世陆表海的特征
1.滨—浅海相的沉积环境
2.生物古地理环境
3.关于陆源碎屑来源和陆表海基底的讨论
三、关于晚古生代岛弧及岩浆活动的讨论
1.是隆起的岛弧?还是沉降的裂陷槽?
2.裂谷型火山岩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
3.早—中二叠世的深成岩
第五节 关于晚二叠世—早三叠世构造环境的初步认识
一、兴蒙造山带与蒙古晚二叠世—早三叠世的沉积作用
二、兴蒙造山带早—中三叠世火山活动
第六节年轻陆壳的稳定化过程
一、年轻陆壳稳定化的第一阶段(D 3 —C 1
1.地表的隆升剥蚀
2.偏钾质的岩浆活动
二、年轻陆壳稳定化的第二阶段(C 2 —P 1-2
1.坳拉槽或裂谷系和它们的新生性格局
2.裂谷型的岩浆活动
三、非造山的相对稳定阶段(P 3 —T 1
四、从蒙古地质研究中得到的启示
1.陆间洋盆和大量古老陆壳块体的裂解和聚合
2.中古生代和早海西阶段的划分
3.上叠型伸展构造的研究
五、对兴蒙造山带陆壳演化的认识
1.陆壳的侧向增生与垂向增生
2.年轻陆壳的伸展作用
第三章 华北克拉通北缘古生代的构造演化
第一节 华北克拉通北缘大陆边缘古生代沉积环境的演变
一、早古生代的地质记录
二、晚古生代的地质记录
1.晚泥盆世安山岩年龄的确定
2.晚泥盆—早石炭世海槽
第二节 华北克拉通北缘晚古生代深成岩侵位及其构造背景
一、中—晚泥盆世深成岩及其构造背景
二、早二叠世深成岩
三、晚二叠世深成岩
四、对岩浆成因模式的讨论
1.岩浆的形成机制
2.岩浆演化趋势
3.岩浆展布的时空特征及其构造意义
第三节 华北克拉通北缘早二叠世堆晶岩的确认
一、华北北缘基性—超基性岩研究的历史和构造背景
二、堆晶岩的年龄测定
三、堆晶岩的岩相学特征
1.堆晶杂岩的产状特征
(1)层状堆晶岩
(2)环状堆晶岩
2.堆晶岩的结构特征
3.矿物组合特征
(1)角闪石
(2)辉石
(3)长石
(4)金云母
4.堆晶岩岩石组分特征
四、堆晶岩的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1.微量元素特征
2.同位素组成
五、堆晶岩的成因讨论
1.岩浆分离结晶作用的确认
2.关于岩浆源区特征的讨论
3.关于堆晶岩形成的伸展背景的认识
第四节 熔融包裹体中黄长石等矿物的发现及其意义
一、黄长石产出特征
二、熔融包裹体中矿物特征
1.黄长石
2.橄榄石
3.单斜辉石
4.石榴子石
5.金云母
6.菱镁矿
三、寄主铬铁矿成分特征
四、熔融包裹体矿物对母岩浆特征和形成环境的约束
五、高寺台杂岩体形成的构造环境
第五节 二叠纪麻粒岩的发现
一、麻粒岩的同位素年代学
二、麻粒岩的岩石学特征
三、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四、二叠纪热事件对太古宙变质岩的改造
第六节 华北克拉通晚古生代末—三叠纪初的构造环境
第四章 华北克拉通晚三叠世的陆壳演化——兼论华北印支运动
第一节 本区早中生代构造研究
一、前期研究回顾
二、近期研究进展
第二节 地幔熔流体包裹体的发现和意义
一、早中生代热事件的年代学研究
二、尖晶石二辉橄榄岩捕虏体
1.尖晶石二辉橄榄岩的矿物组成
2.矿物结构构造特征
3.交代矿物的形成
4.交代结构的类型
5.地幔岩捕虏体被捕获的机制
三、熔/流体交代作用与岩石圈改造
1.熔/流体的性质和演化
2.矾山多元长石的发现及其意义
3.黑里河和矾山堆晶杂岩的对比及其意义
第三节 下地壳的底侵热变质作用和中上地壳的热动力变形-变质作用
一、晚三叠世下地壳的麻粒岩变质作用
1.麻粒岩的组分及结构构造
2.麻粒岩变质作用的阶段划分
(1)辉长-苏长岩阶段(A)
(2)中高压麻粒岩阶段(B)
(3)低压麻粒岩阶段(C)
(4)退变质阶段(D)
3.早中生代麻粒岩与本区太古宙及晚二叠世麻粒岩的对比研究
二、早中生代中—上地壳的热动力变质-变形作用
1.印支期流变构造的确认
2.箱状褶皱
3.断块构造
4.韧性剪切变形
第四节 岩墙群
第五节 早中生代火山活动
一、辽西凌源与内蒙古早中生代火山岩对比研究
二、早侏罗世火山活动的构造背景
第六节 同沉积断陷盆地的研究及其意义
一、构造背景和沉积环境
1.沉积岩相特征
2.“倒序”的沉积特征和盆地的构造属性
二、关于盆地成因的初步讨论
第七节 关于印支运动的讨论
一、关于角度不整合问题的讨论
二、底侵作用与华北北部的印支运动
三、新格局的形成
第五章 晚中生代陆壳演化及关于燕山运动的讨论
第一节 燕山早期地壳运动的特征
一、地层分布与沉积-建造特征
1.下侏罗统
(1)南大岭组(J 1 n)
(2)下窑坡组(J 1 xy)
2.中侏罗统
(1)上窑坡组(J 2 sy)
(2)龙门组(J 2 l)
(3)九龙组(J 2 j)
3.上侏罗统
(1)髫髻山组(J 3 t)
(2)后城组(J 3 h)
二、有关燕山早期火山活动的讨论
1.南大岭组火山活动
2.髫髻山组和后城组火山活动
(1)亚碱性的粗面质岩石
(2)高钾的钾玄岩系列
(3)与壳幔相互作用有关
3.张家口组火山活动
(1)火山岩年龄的测定
(2)张家口组火山岩与花吉营组火山岩对比研究
三、髫髻山组形成前后的变形构造
1.关于角度不整合的讨论
2.显著的层滑构造与大安山-斋堂滑覆构造
3.差异升降
4.髫髻山同沉积断陷盆地的确立
四、逆冲-推覆断层
五、火山-沉积盆地
1.燕山早期末火山-沉积盆地的形成
2.滦平盆地的构造背景
第二节 燕山晚期地壳运动的特征
一、义县组的火山活动
二、热隆构造
(一)关于变质核杂岩概念的讨论
(二)张宣热隆和喀喇沁热隆
1.张宣热隆
(1)张宣热隆的组成和变形特征
(2)张宣热隆的热事件记录
2.喀喇沁热隆
三、岩墙群
第三节 从陆壳演化角度讨论燕山运动的动力学背景
一、具有二元结构的主动裂谷盆地
1.南大岭旋回
2.髫髻山旋回
3.张家口旋回
4.花吉营旋回
二、从陆壳成熟度看燕山期的地壳演化
三、陆内造山作用
四、燕山运动研究的意义
第六章 华北北部显生宙岩石圈地幔
第一节 两类壳下岩石圈地幔组成特征
一、北部造山带长期亏损的岩石圈地幔
二、华北克拉通长期富集的岩石圈地幔
(一)Sr-Nd同位素示踪
(二)地幔演化的微量元素分配型式
(三)不同时期幔源熔-流体的交代作用产物
1.幔源的熔-流体交代作用
2.流体交代的标志性矿物
(1)金云母和富镁角闪石
(2)高度富集锶、钡元素的岩石
三、关于华北岩石圈富集地幔的初步认识
1.华北岩石圈富集地幔的演变
2.华北岩石圈地幔演变的节律性
3.岩石圈地幔演化的不均一性
第二节 中生代华北壳幔过渡带的破坏与改造
一、问题的提出
二、壳幔过渡带被改造和破坏的一个实例
1.壳幔过渡带的部分熔融
2.来自壳幔过渡带的捕虏晶
3.来自年代学的证据
4.壳幔过渡带与软流圈隆起
第三节 关于辽西“高镁”火山岩成因的讨论
一、兴隆沟组的“高镁”安山岩
1.岩相学特征
2.反环带结构及其研究意义
3.关于辉石来源的讨论
二、义县组的“高镁”玄武岩
1.“高镁”玄武岩的组分特征
2.“高镁”玄武岩的岩相学特征
(1)橄榄石的结构特征
(2)辉石的结构特征
三、“高镁”玄武岩研究的构造意义
1.橄榄石捕虏晶与高镁岩石成因
2.反环带辉石与两种岩浆作用
3.底侵作用和软流圈熔体的底辟上涌
第四节 地幔构造薄弱带的活化
一、先存构造薄弱带的选择和研究
1.研究区的构造背景
2.金云母橄辉云煌岩的基本地质概况
3.矿物-岩石学-地球化学特征
4.金云母橄辉云煌岩的岩浆源区性质讨论
二、含水橄榄石的研究及其意义
三、碳氢化合物及磷酸盐熔体的研究
四、关于岩石圈地幔构造环境的讨论
第七章 软流圈底辟体的上涌与华北盆山体系的形成
第一节 华北中生代盆山体系的组成和构造变形
一、华北裂谷盆地基本特征
二、盆山系的构造组成
1.弧形的逆冲-推覆断层
(1)向盆地外缘方向的逆冲-推覆
(2)逆冲-推覆断层倾角的变化与断块作用
(3)受逆冲断层控制的小盆地
2.垂直盆缘山系分布的岩墙群
(1)岩墙群的分布及构造特征
(2)岩墙的同位素年龄
(3)岩墙群的形成环境
(4)岩墙群的源区特征
3.盆缘山系的热隆构造或变质核杂岩
4.伸展背景下的岩浆作用
第二节 盆山体系统一的深部背景
一、华北岩石圈深部普遍存在的低速体和相应的高热流
二、壳幔过渡带存在强烈流变的平流层
三、弱化的岩石圈地幔和上涌的软流圈物质底辟体
第三节 盆山体系形成模式的讨论
一、“Surge Tectonics”模式
二、“构造热侵蚀”模型
第八章 岩石圈地幔转型及大陆岩石圈的扩张
第一节 岩石圈被扰动前后两类不同性质的火山岩
一、地质概况及其研究动态
二、两套火山岩年龄的确定
三、两类火山岩的岩石学与地球化学特征
四、岩浆源区的判别
五、岩浆间隙期及其动力学背景
六、岩石圈结构变动与古地磁学和生物-地层学的耦合关系
第二节 岩石圈地幔转型的漫长历程
一、壳幔相互作用的长期性和脉动性
二、不可逆转的演化趋势
第三节 中—新生代软流圈热底辟体上涌与大陆岩石圈扩张
一、辽西及邻区中-新生代火山岩的对称分布
二、岩石圈和地壳厚度分布的对称格局
三、火山活动迁移和岩浆源区深度的变化
第四节 关于岩石圈地幔转型的深部构造背景的讨论
第九章 东亚洋-陆过渡带与华北克拉通的关系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 东亚洋-陆过渡带的时空演化
一、大洋体制的转化
二、东亚洋-陆过渡带的组成
1.受郯庐断裂系改造的华北克拉通东缘带
2.陆缘拼贴的增生带
(1)以近陆缘物质为主的增生带Ⅰ
(2)以异源混杂堆积为主的增生带Ⅱ
(3)新西伯利亚-楚科奇-阿拉斯加陆缘增生带Ⅲ
3.陆缘火山-深成岩带
4.堪察加-萨哈林-东北日本增生带和科里亚克构造岩片带
三、从东北亚洋陆过渡带研究中得到的启示
1.时空格局的分带性
2.陆缘增生的阶段性
3.南北格局的差异性
四、中生代板块运动历史的讨论
第三节 中国东部中生代岩浆作用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一、伸展构造与大兴安岭成岩-成矿作用的关系
二、剪切作用控制的岩浆岩带分布
第四节 关于华北深部高密度带与太平洋俯冲作用关系的讨论
参考文献
显示更多

暂无评论
评论内容:
提交取消
开始评论
购买用户 商品名称 购买数量 购买时间
  • 相关图书

华北盆地北部深层层序古地理与...

作者:马永生

出版社:地质出版社

开本: 787×1092 1/16开  页数:226

¥50.00

中央造山带开合构造

作者:姜春发,王宗起,李锦轶

出版社:地质出版社

开本: 787×1092 1/16开  页数:154

¥25.00

华北地台南部中新元古界层序地...

作者:周洪瑞,王自强,崔新省,雷振宇...

出版社:地质出版社

开本: 787×1092 1/16开  页数:90

¥18.00

祁漫塔格地质走廊域古生代—中...

作者:王秉璋,罗照华,吴正寿,祁生胜...

出版社:地质出版社

开本: 787×1092 1/16开  页数:230

¥50.00

友情链接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 编号:京ICP备13020948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0929号
×

自然资源图书馆 企业服务试用申请

×

联系我们

平台承办单位:中国大地出版社有限公司、地质出版社有限公司

平台负责单位:中地数媒(北京)科技文化有限责任公司

网站维护电话:(010)21743566-8028

网站维护邮箱:zdsmcpyf@163.com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丰台北路18号院恒泰广场-A座

如果您发现网站有内容不能阅读或者其他错误,请通过上述网站维护邮箱或电话及时告知我们。感谢您对我部网站的支持和关注!